沒關係,真的沒關係--摘自《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書名:刺蝟媽媽與穿山甲女兒的思辨對話
作者: 羅怡君 
繪者:妹妹
出版社:新手父母


當刺蝟遇上穿山甲,硬碰硬曾經讓我們兩敗俱傷,
看似約定俗成的教養規則,在我們之間被迫出局。
我循著穿山甲留下的線索,嘗試每一個依偎角度,
Reset 曾經的理所當然,走出不一樣的教養之路。




自信-到底該表現給誰看呢?
我以為主動出擊,積極爭取,被看到的才是自信。
「媽媽,我知道答案,但又不一定要讓人家知道我知道!」
  原來,提出這樣的要求,是我沒自信贏,才要孩子扳回一城。

快樂-我們原本就擁有的東西。
我盡力規劃、安排活動,一心想著幫妹妹製造快樂。
「媽媽,我不想變裝,也不要去要糖果耶。」
原來,快樂是本質,不必刻意添加,而是得陪著她尋找真正的源頭。

誠實-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是假的?
我不鼓勵孩子說善意的謊言,因為這讓孩子對自己的心不誠實。
「媽媽,那是想像,大家都因為驢子假扮的斑馬變得開心。」
原來,善意的謊言得存在,當它能緩和無情環境,支撐人的快樂時。


                           

沒關係,真的沒關係


在我氣餒、挫敗,自認做不到人人眼中的好媽媽時,
妹妹總是相信我、鼓勵我:「我覺得妳是好媽媽。」
沒關係的,我盡力做到最好,盡心守護著孩子就夠了,
我得先認知到自己如此渺小,才能知道該怎麼偉大。




這陣子,想起一年多前讀過的繪本《不會飛的鴿子》。依稀記得內容大略是說,鴿子
很羨慕、想要其他動物有別於己的能力,雖然練習很久卻還是失敗,因而感到非常挫
折,於是,牠的好朋友就告訴牠這段話:
 
「別說了!因為你不可能做你不會的事,所以你做了你能做的事。這沒什麼關係,事
情就是這樣,真的,親愛的,這一點兒也沒有關係。」

 
故事的情節、傳達的啟示很老套,但這段直白的話就像是有人按著你的肩膀,看著你
的眼睛說出來的那種感覺。這是最後一頁的內容,沒有多餘的情節干擾或搶戲做的結
尾,感覺上就像是回音一樣,盪在心裡。
 
那時候,我停留在這段話很久,總覺得好像是作者說給我聽的,而日後每當懷疑自己
「母親」這個角色是否稱職時,這幾個字就像是特效藥一樣,能稍稍紓解鑽進牛角,
爬不出來的挫敗感。
 
我問了妹妹:「妳知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啊?」
 
她想了想,說:「就是『不管你會什麼或不會什麼,我都會一樣愛你就對了』的意思。」
 


這也讓我想起在妹妹三歲多的一件往事。
 
從嬰兒時期開始,常常就聽到周圍親友的「關切」:
 
「妳出門為什麼不帶兒童餐具?」
 
「為什麼妳這麼愛跟妹妹鬥嘴?」
 
「妳怎麼那麼愛跟小孩子計較,她又不懂?」
 
「副食品都請保母處理,這算是好媽媽嗎?」
 
「嬰兒的衣服怎麼不分開來洗啊?」
 
(還有各類的生活細節,請自行發揮︙︙)
 
我真的覺得這些拉拉雜雜都不重要(沒這樣做孩子也都好好的)。
 
我寧可把時間、精神用在最關鍵的地方:沒有人看見我多用心聽妹妹說話、我多麼
「不需要」自己的時間,超喜歡帶妹妹出門、我每天都發明不同的遊戲跟妹妹玩、
我們鬥嘴是因為我喜歡跟孩子撒嬌、我不是跟孩子計較,我們只是試著討論事情。
 
與其費盡心思去符合所有人對「好媽媽」的定義和期許,倒不如直接檢驗「成果」
就好:孩子喜不喜歡跟媽媽相處、孩子跟媽媽在一起時會不會笑。這些「繁文縟節」,
我其實很想知道孩子會不會覺得沒什麼必要?
 
每次帶著妹妹出去,路人甲乙丙也難免「熱心協助」:怎麼在冷氣房裡沒幫她加件
衣服、大太陽的怎麼不幫她戴頂帽子、怎麼可以讓孩子走在大人後面……,彷彿我
是個毫不用心、粗心大意的媽媽。
 
跟長輩們聚會、交流時,多少也會被念一頓,原本以為脫離嬰兒期應該會好一點,
沒想到從妹妹會說話開始,懂得表達喜怒哀樂、懂得描述生活瑣事後,大家對我的
「懷疑」就更多了:
 
「妳這樣一天到晚帶她出去,心都玩野了,以後會不專心耶。」
 
「妳怎麼都不教她認字呀,當人家媽媽的不要只會玩!」
 
「小孩子不懂事,妳跟她說這麼多大道理幹什麼?」
 
大部分的時候我都懶得辯解,看起來好像很瀟灑、不在乎,但是字字句句就像是螞
蟻一樣,總在自己擔任媽媽角色、最心力交瘁的當下跑出來嚙咬心靈。我甚至偷偷
問自己:若妹妹是其他媽媽的小孩,會不會比較快樂呢?剛剛那樣的情況,換成別
人,應該就不會對孩子發脾氣了吧?
 
那天的聚會我和妹妹兩個人在爭辯一件事情,她爭辯輸了,有點惱怒,心情全都寫
在臉上。旁人大概是看她不高興,紛紛想要安慰幾句,有人隨口就說了:「不要理
她,她是壞媽媽。」
 
我乍聽之下既憤怒又難過:他們怎麼可以、怎麼可以這樣對我的孩子說!不過情緒
歸情緒,我知道說者無心,也不想把災難繼續擴大,只好先離開現場,整理情緒。
 
妹妹跟著我的腳步,看著我,很溫柔地對我說:「妳知道嗎?妳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覺得妳是好媽媽。」
 
三歲多的孩子一字不差地告訴我這些話,那個時刻只有我跟她,而我突然覺得她是
上帝派來守護我的小媽媽。因為過去不論多少次我承諾下次不會再大聲說話卻又總
是犯規、好幾次我也耍賴不想重複念同一本書、更多的時候我硬拉著妹妹陪我出去
晃晃,而她總是慷慨地一再體諒我、原諒我、相信我,更重要的是不斷地告訴我:
她非常愛我。
 
到底誰是守護著誰的媽媽呢?我模糊了眼睛,也想不清楚這個答案。
 
其實,孩子好像就這樣默默「示範」了一個當母親需要做到的事情。不一定要很能
幹,不一定要很犧牲,不一定要很悲情,就只是很單純、很肯定的愛就好。
 
若要說我認為身為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什麼,我會說老天願意給我孩子,就是希望
能將自己和另一半身上的特質好好傳遞下去,並將自己性格上的缺點藉由付出無私
的愛慢慢補足。
 
隨著妹妹年紀的增長,我有時好像真的看見某部分的自己在孩子身上延續,然而又
不完全相同,孩子的靈魂包含了這些卻遠遠超乎這些。
 
那是一種成就感和難以言喻的快樂。
 
每一個媽媽,都是宇宙間「最偉大的渺小」。我們各自肩負著傳承不同特質的使命,
實在不必刻意把自己變成別人眼中的模範媽媽,只要問自己是不是已經盡力做到最
好,並隨著孩子的改變保持彈性就夠了。
 
而現在,一旦又開始鑽牛角尖,心裡就會產生鼓勵自己的聲音:「沒關係,沒關係,
孩子怎樣都會愛我的。我得承認自己的渺小,才能知道該怎麼偉大。」


 



兒童育兒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