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時養生

2012032820:57
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所以說,天地之氣也是一把雙刃劍,順著它則萬物生長,違逆它則傷害產生。

 現代生物醫學觀察也表明,人體的體溫、血壓、呼吸節律、心搏頻率、血糖含量、基礎代謝強度、激素分泌等都與自然陰陽變化、晝夜交替密切相關;人體本身對外界各種環境的變化形成了一系列的自我調節適應機制。其實人是大自然的產物,在生命活動和生理活動與自然界息息相關,且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相互適應,因此在各方面都應與大自然保持高度的協調。

 知道了順應自然而養生的道理之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隨著四時朝暮著手進行養生之道,而還有哪些細節是應該注意的呢?

 ■順應寒暑氣溫變化

 四季中,酷暑嚴寒最能傷人,所以在夏日時宜注意防暑,防曬動作一定是不可少的,像是外出撐把傘、擦點防曬用品,多喝水來補充流失的水分,在室內的話,則保持居處的自然通風,外出運動的話,也盡量選在清晨或黃昏,才不會因為過於酷熱而增加身體的負擔;再者,夏日出汗是人體的散熱過程,但當汗出之時,不要用冷水沖涼,以免熱氣及濕氣留滯不散,尤其是喝酒醉後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因為酒為濕熱之物,若得汗出,濕熱能發散於外,否則即可能留在體內而生病。

 而在嚴寒的冬季,首先保暖的衣物一定不能少,但選擇的外衣最好具有防風性,像是羽絨衣內可形成相對不流動的空氣層,保暖性也很好,會是很不錯的禦寒衣物。此外,有些人因為膚質的關係,會顯得特別乾燥,所以適時的擦一些乳液、護手霜,都可以讓肌膚獲得改善。還有冬天的時候,盡量避免在寒冷環境中逗留過長時間,以免引發心臟病、流感等疾病。

 ■順應四時選擇飲食

 春天乍暖還寒,萬物剛甦醒,但早春天涼,不宜食用清涼、辛辣食物,尤其常常感冒或有哮喘病或體弱的小孩、中老年人,應以清淡的蔬菜、豆類為主,還可進補一些人參銀耳…等,這樣將能有利於調節體內系統,增強免疫機能及抵抗力

 夏日高溫炎熱,容易口乾舌燥、火氣旺盛,因此在飲食上可吃些退火的湯品,像是綠豆湯、薏仁湯、蓮藕湯或是吃西瓜、水梨、葡萄柚、橘子之類的水果以及多喝水,也能補充身體水分,降低體內的燥氣。此外,夏天比較會有髒亂問題產生,因此在食物上的選用要多注意衛生與否,才不會吃壞肚子或是染病。

 秋季蕭瑟,是夏冬的交替季節,所以可以開始?冬季的到來做些準備,中醫認為秋季宜「平」補,因此例如紅棗、桂圓、芝麻、核桃…等都是此時進補的佳品。此外,在秋季大量上市的許多新鮮蔬果,都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能達到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效,而容易乾咳或氣管炎復發的人,可多吃些能清肺火,止咳祛痰的食物。

 冬天氣候寒冷,除要注意保暖,也可以進補以維持體內溫暖,以防受寒,膳食中,要多補充熱量,所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大營養以及礦物質、維生素的攝取量都要超過平常,不能像平時過分強調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像是瘦肉類、蛋類、鮮魚、豆製品、動物肝臟,都對補充人體熱量益處多多,可適當多食用。

 ■順應天時盛衰服藥

 生病的人有時候需要服用藥物,依常理熱者宜治以寒,寒者宜治以熱,這是最為基本的原則。不過在劑量上不是越多越好,應該要配合天時與人的陰陽盛衰、寒熱,從而決定藥物的劑量,而且也要順著病情的好壞、時序,斟酌藥方,以免太過或不及而損傷了人體陰陽之氣,而這樣的做法也有益於養生。例如張仲景論「白虎加人參湯」,說此方立夏後,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後就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凜冷,亦不與服之,與之則嘔利而腹痛,順天時而食藥的道理正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