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和威士忌的同床異夢

2013033107:42
 
    人們常喜歡用自己既定的價值觀來評價其他不熟悉的東西,因此容易造成許多的誤解,一些表面上看起來是相似的東西,本質卻可能相差甚遠。葡萄酒和威士忌就是這樣,表面上都是酒,兩者在本質的思考和好壞的判定卻大相逕庭。



            
    葡萄酒和威士忌絕對不只是原料的不同而已,雖然他們都經過酵母的發酵為酒精,雖然他們也有經過橡木桶的儲存,雖然他們都是自然與上帝給人類的恩賜,但是他們肯定大不相同,所以喜愛葡萄酒的人不放下對葡萄酒知識的執念,重新來認識威士忌,是無法深入威士忌的精髓,反之亦然。
    葡萄酒的美麗在於,當葡萄收成時所記錄的葡萄品種的特質,以及葡萄藤面對那塊土地扎根時所付出的努力,和面對變化萬千的氣候所得到的影響,還有葡萄酒農面對老天爺和這塊土地的觀念,都會在釀造的過程記錄在葡萄酒之中,就像是寫下一個人的家族血統傳承,或是一個人的履歷一樣,凡是經過的,必定留下痕跡。
    正是這些寫在葡萄酒裡豐富而迷人的故事,葡萄酒迷透過品嚐酒的過程,像是一個解謎者,用味覺抽絲剝繭,解開那記錄在葡萄酒裡風土的秘密,從而得到無限的快感。因此葡萄酒釀製的葡萄品種很重要,記錄了氣候的年份很重要,土地與環境的微觀變化很重要,葡萄酒農是否具有完美的釀造技巧和照顧葡萄園的能力就很重要。
    以上所述對葡萄酒很重要的部分,相對來說,對威士忌沒那麼重要,威士忌重要的是另一塊完全不同的職人精神。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熱愛威士忌的人與熱愛葡萄酒的人彼此爭執著比個高下,卻發現兩者的評鑑標準截然不同,就像是西瓜比蓮霧,怎麼比較?

    威士忌與葡萄酒最大的差異是蒸餾酒不是釀製酒,蒸餾這道工序可以把許多農作物受環境影響的基本特質降低許多,所以威士忌的大麥品種重要性似乎薄弱許多,你幾乎無法從品飲的過程猜測出這支酒是用了什麼樣的大麥品種。也因此許多酒廠並不會特地強調原料大麥的屬地主義,會向國際上的大麥生產國家分別購買大麥,從威士忌產業的觀點來說,大麥的好壞意指它所含的澱粉質以及酒精的生產量而言。
    蒸餾廠之中最靈魂的人物稱之為蒸餾廠廠長,廠長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一家酒廠所設定的原酒氣味被忠實的製造出來,所謂的原酒的氣味可能在 150年前創廠的時候就被設定好了,也有可能在酒廠歷史的改朝換代之中,改變了設定。不管如何,在一家蒸餾廠裡,它原酒的氣味必須在每一次的蒸餾之中精準的控制變因,而準確的被製造出來。
    因此威士忌也沒有記錄氣候年份變化的特質,這也是最容易被誤解,最容易被拿來當作行銷技巧而扭曲的錯誤認識。在許多行銷者的漫天大謊之下,許多人仍然不相信威士忌的年份沒那麼重要,威士忌年份與好壞無關,它只不過紀錄了酒廠的更迭,以及每一個批次橡木桶熟成的差異。
    威士忌用蒸餾器的形式,高矮,胖瘦決定了一家酒廠的精神,所以要研究一家威士忌酒廠的主要特質,要研究蒸餾器的長相,當我們知道蒸餾器的長相,就會了解到一隻威士忌裡那些獨特的風味從哪裡來。而葡萄酒的釀製,釀酒師是否擁有完美的釀製技巧就是個關鍵了。

   


  •    (悄悄話) 2F
  • <悄悄話留言,不公開>
  •   冠媽 於 2013-04-01 17:09 1F
  • 原來如此
  • 版主於 2013-04-01 17:16 回覆
    是啊~~~
    兩種酒釀成的方式不同~~~
    所以有很多方面就不能用同樣的角度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