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可以這麼讀這樣玩--摘自《寶寶聽故事:共讀好好玩,用繪本啟動孩子的閱讀力》



書名:寶寶聽故事:共讀好好玩,用繪本啟動孩子的閱讀力
作者: 謝明芳, 盧怡方  
繪者:廖誼韓
出版社:新手父母


從小一起共讀,一直共享幸福時光!

本書提供如何為小小寶貝選讀適齡、適性的繪本書之外,並提供親子共讀時可用的訣竅和方法以及善用繪本內容延伸變化的互動小遊戲,除了增加親子間的互動,也促進嬰幼兒的閱讀理解的訣竅,書末也有建議書單,希望能幫助親子共讀的新手父母輕鬆快樂的與孩子享受幸福的共讀時光!




 

繪本可以這麼讀這樣玩

上一章我們詳細地介紹了各種與寶寶共讀的策略,但是,到底可以如何運用這些策略呢?因為成人在與寶寶共讀時會面臨到不同的情境,如面對不同年齡的寶寶,可能是家中一對一的方式,也可能是托嬰中心、保母家中;且每一本繪本都有其獨特的設計,適用於某一繪本的策略,並不一定完全適用於其他繪本。
 
因此,在挑選合適的繪本後,可以先判斷一下寶寶現階段的能力,當寶寶的口語能力尚未發展,成人可以提供較多的語言輸入(原文朗讀、加入音調的變化、或是口語描述故事內容),當寶寶開始牙牙學語時,則可以引導幼兒更多口語參與共讀過程。
 
為了讓讀者可以更詳細地了解共讀中可以使用的策略,我們挑選了28本繪本,逐一介紹每一本繪本的特色、潛在的目的(註19)(如共讀習慣的培養、共讀的樂趣、語文能力、圖像閱讀能力、生活習慣的建立、認知能力等等),並依據繪本的內容提供共讀的實例,希望藉此引導家長、托育人員或甚至說故事工作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一本繪本的特色以及可進行的延伸遊戲與討論活動。最重要的是,希望透過共讀,可以讓寶寶享受共讀的樂趣並且愛上閱讀。
 
註19:
身為教育工作者,很可能會把繪本當作是教學上使用的媒介,因此會希望在繪本中找尋有意義的教育目的;然而,從兒童文學創作者的角度來看,繪本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藝術品,創作的過程中,不一定會刻意賦予該作品有特定的教育功能,有時只是希望分享一個有趣、充滿想像力的故事。讀者乃是主動建構意義的個體,可以藉由自己本身的經驗、所處的價值體系來詮釋這本繪本,甚至賦予新的意義。因此,在本書中,筆者仍希望強調享受共讀的樂趣、培養樂於閱讀的習慣乃是0 至3 歲階段的閱讀重點,透過與成人進行多樣性的共讀活動,語文學習、認知學習、及品格建立等附加能力則會隨之而來
 
建議書單
.書名:
《哇,不見了!》
.文:松谷美代子
.圖:瀨川康男
.出版社:台灣麥克


 
 

繪本特色

 


 「成人一邊用手(或用小手帕)遮住嬰幼兒視線;一邊輕輕說不見了!不見了!接著突然把手(或小手帕)移開,露出臉來,以洪亮的聲音說:哇!」這是1歲多嬰幼兒最喜歡玩的躲貓貓遊戲。嬰幼兒對「物體恆存」的概念尚未成熟,以為自己的眼睛沒看見,就表示物體消失,當物體因遮蔽物移除而突然出現時,嬰幼兒會對此情況感到驚奇不已。本書正是利用嬰幼兒的認知發展特質所創作的一本繪本。
 
圖中動物一個一個輪流用手遮眼,再突然打開,臉上掛著睜眼大笑的驚喜表情,像極了嬰幼兒玩躲貓貓時的神情,也像動物輪流和正在看書的嬰幼兒玩遊戲。文字編排同時也符合可預測性繪本的文字特性。例如:出現固定且重複的語句「不見了,不見了……啊!」、「哇!」以及加入部分詞彙變化元素「喵喵、小熊、小狐狸……」。《哇,不見了》圖文合奏儼然就是一本極富動態的遊戲書。最後還讓小寶寶出現在情節中,就像是直接邀請嬰幼兒加入躲貓貓的遊戲。共讀本書,成人與嬰幼兒也會很自然地玩在一起喔!
 
 

共讀策略使用

 

 
* 吸引注意力:共讀本書時,成人每讀到「不見了,不見了……」可做出疑惑的表情,同時逐漸降低音量,翻頁揭曉答案前,先暫停一秒,製造懸疑氛圍。接著突然迅速翻開下一頁,唸出「哇!」時,聲調提高,露出開心驚喜的表情。這樣邊讀邊玩的共讀方式不僅能夠吸引嬰幼兒注意力,對於提升其閱讀理解也頗具助益。
 
* 引導口語互動:依據嬰幼兒的口語能力,成人可讓嬰幼兒參與不同程度的說故事工作。剛開始可以將動物「哇!」的部分交由嬰幼兒表現。當嬰幼兒逐漸熟悉內容,口說能力也較成熟時,成人可以問:「貓咪怎麼了?小熊怎麼了?」透過提問引導嬰幼兒說:「不見了,不見了……(貓咪、小熊)不見了,不見了」。
 
* 描述圖像細節:圖中小動物和小寶寶玩躲貓貓的遊戲笑得好開心。成人可以引導嬰幼兒辨識角色的情緒,如:小熊笑嘻嘻,他好開心。另外,本書在固定模式的圖文敘述中,也穿插增進互動的小變化。小老鼠躲起來這頁,文字並未說明答案,這時成人可說:「你看!他有一對大大的耳朵、捲捲的長尾巴,臉上有鬍鬚,他是誰呢?」
 
* 使用書本相關字彙:在與嬰幼兒共讀時,可以適度加入「這本書的名字是不見了不見了」、「書的封面上有一隻笑嘻嘻的小熊」、「書名頁這裡有一隻小老鼠」。
 
* 延伸遊戲:說完故事,成人可以延伸躲貓貓的遊戲,將原故事中的角色換成家人、嬰幼兒自己或嬰幼兒的布偶。例如:「不見了,不見了,啊!你看,媽媽不見了,不見了(用手或小手帕遮臉)」、「哇!(打開手或掀開手帕)」。此外,成人還可增加躲貓貓遊戲的肢體活動強度。例如:「不見了,不見了」──腳蹲下、雙手抱頭,縮小身體;「哇!」──站起成大字型,延展身體。

 
                      


閱讀親子活動親子共讀圖書館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