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需要早療?--摘自《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


書名: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
作者: 劉貞柏/圖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請問醫生,我的小孩只喜歡自己玩,他是不是自閉症?」
「我的小孩坐不住,難到是過動症?」
「我的小孩洗手都洗好久,我怕他有強迫症?」
「我的小孩上學哭不停,是分離焦慮症嗎?」

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大堆問題,父母憂心忡忡,卻不知道要向誰尋求答案。
問老師?但常常沒有時間深入討論。
問長輩?大家都說是你太緊張了。
問網友?他們看不見孩子真正的情況。
問專家?專業術語聽得頭昏腦漲。
問醫生?好像又沒有那麼嚴重。
 
為了這些「用心,只是找不到方法」的父母們,
本書作者劉貞柏醫師找出25個最常見的教養問題,提出各種彈性的思考方式。
 


有些家長想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打聽到「早期療育課程」,詢問是否越早參加越好。早期療育主要針對特殊障礙孩童,比如說當孩童有以下狀況時:

•走路、跑步常重心不穩而跌倒。
•拋接球接不住。
•湯匙、叉子拿不穩。
•運動姿勢怪異。
•講話不標準、發音有問題。
•情緒表達與情境不一致,包括突然發怒、難以安撫激動情緒等。
•與同齡孩童相比,缺乏用恰當語言跟肢體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早期療育重在把握黃金時間。在大腦成長的關鍵階段,應替發展遲緩的兒童盡早安排專業療育。發展遲緩包括:

 

運動、跑跳平衡

 



以平衡障礙來說,眼睛是視覺平衡很重要的一環。視力看東西沒問題,腿部的骨骼、神經、肌肉沒問題,但視覺「平衡」出現障礙,結果導致跑步常跌倒。
經過感覺統合訓練後,協調度增加,也許跑步速度跟原本差不多,但可跑得比原來更穩定。

 

 

感官功能知覺

 


 
評估特殊感覺如視覺、聽覺是否障礙或不足,或對外在刺激過於敏感或遲鈍。針對這些缺陷予以量化評估,適當輔以助聽器改善聽力或眼鏡矯正弱視,腦神經發展才能順利銜接。
 

 

語言情緒表達

 


 
 以語言治療概念為例,若齒、唇、舌及喉部肌肉協調不好,孩童就無法正確發出某些音節。父母未受過專業訓練,只能反覆要求孩童「仿說」,大人越教越挫折,小孩越學越難過。

語言治療師具備特殊專長,熟悉音節及發音解剖構造的關聯,利用特殊發音或短句歌謠針對弱勢音節強化,同時提高孩童學習動機,有效率進行改正。

 

智能及溝通能力

 


 
以溝通來說,口舌發音沒問題,對文字理解沒問題,但對語言表達的「情緒層面」整合度不佳,間接造成情緒辨識度低,產生溝通障礙。

孩子無法清楚表達情緒,也無法接收辨認他人情緒,久而久之情感表達越來越退縮,行為上因找不到適當表達方式而越來越急躁,惡性循環下面臨大人更多指責,最後每況愈下。

六歲以前盡早介入,幫助孩童針對障礙點改善。透過早期療育,讓孩童被低估的部分順利發展,達到應有水準。早療不是讓孩童變更聰明或好上加好,是讓孩童不受小部分關鍵障礙而喪失大量正常功能。正確評估,尋求合宜資源,適當療育,就能把握黃金時間順利發展。


                      



育兒教養早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