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反覆問自己與孩子「為什麼」--摘自《讓孩子打從心裡喜歡學習》

書名:讓孩子打從心裡喜歡學習
作者: 木下晴弘
譯者:黃羿文
出版社:新手父母



面對不肯拿起書本、面向書桌的孩子感到頭大嗎?
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地讀書與學習呢?


家長學生給予高度品價的超人氣補習班講師木下晴弘,
以超過十六年的教學經驗為本,現身說法的必勝法則。



 


日常生活中,反覆問自己與孩子「為什麼」

雖然有點囉嗦,但因為這真的是很重要的觀念,請容我在此再重申一次。不光是
要問孩子「為什麼」,甚至是父母自己,也必須經常對自己問這個問題。
 
多數家長會叫孩子「快去念書」,但這句話骨子裡其實隱藏的是「希望他能成為
會念書又考高分的孩子」、「希望孩子未來在社會上能有所成就,不要讓父母丟
臉」等,這些都是父母的自我意識(Ego)。
 
可是,如我前幾章所述,為父母價值觀而活的孩子,總有一天會深陷痛苦之中。
當他不明白什麼是讀書的意義,只要遇到一丁點挫折,便會動搖,信心頓時潰散
瓦解。到了那時,親子雙方都必須承受這令人難堪的結果。
 
到頭來,孩子反而會因此變得厭惡讀書。
 
為了不發生如此憾事,家長們必須自問,身為孩子的父母為何希望孩子讀書?自
己對孩子真正的期望又是什麼?也就是說,父母需要理解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其
背後的「本質」為何。

 
掌握其本質後,父母的情緒就不會因為孩子說「我才不要讀什麼書啦」,或是光
憑考試成績等眼前的結果而起伏不定,反而能處之泰然。
 
只要父母親情緒穩定,孩子的性情自然跟著穩定,當然就不容易心神不定。


 
在平日就要重視與全家人一同認識事物「本質」的機會。
 
假設全家人正準備來一趟入住小木屋,並在戶外烤肉的兩天一夜小旅行。甚至,
像這樣一個家族活動,也能拿來討論:「為什麼我們要去旅行?」
 
「因為想要全家人一起出門。」
「為什麼?」
「因為會很覺得開心啊!」
「為什麼你覺得會很開心呢?」
「平常大家都各忙各的,很少有機會聚在一起悠閒地用餐和聊天。」
「為什麼?你覺得能一起悠閒地用餐聊天是件開心的事?」
……
 

像這樣繼續追問下去,最後也許會得到,「希望全家共同度過開心的時光,藉此
聯絡家人情感」這個答案。接著,再對所有參與的家人說:「那麼在這次旅程中,
大家都要一直記得這個目的喔!」
 
確實清楚這趟旅行的目的,並在出發前充分與孩子達成共識,所有人便能同心合
意,度過美好的旅行時光。

 

任何一個家庭,應該都曾碰過以下這種場景。
 
出外家族旅行時,晚上大家一起玩著撲克牌(或其他遊戲時)。雖然剛開始還有說
有笑,氣氛熱絡,但後來不甘心一直輸牌的孩子,開始大吵大鬧,鬧彆扭說「我
不要玩了」。接著漸漸演變成手足吵架,孩子們不顧在旁邊好言相勸的母親,直
到父親出面叱責,最後孩子全哭成一團,這才結束一場鬧劇。原本美好的家庭時
光,在這瞬間也一併泡湯。
 
假如家人都能對此次旅行目的有所共識的話,就能避免類似的掃興狀況。
 
「我們到底為什麼來旅行?是為了贏牌嗎?是為了輸牌而發怒吵架嗎?」
 
「不是,是希望能全家共度開心的時光,好好聯絡彼此間的情感才出來玩的。玩
撲克牌的目的也是這樣。」
 
如果所有人都確實清楚這一點,就不會因為遊戲輸贏而壞了興致。
 
在日常生活中若能「藉由反覆問『為什麼』,來掌握住事物的本質」,孩子
就會因為了解讀書真正意義,漸漸喜歡上讀書。

 
當然,父母親自己也會有所改變。
 
若明白孩子讀書的原因是為了成長,為了習得生活技能,就算偶爾孩子沒考好,
家長的心便不會像坐雲霄飛車一樣跟著上上下下,更不會只因為分數差,就對
孩子大發雷霆,或說出傷害孩子心靈的言語。
 
就請親子雙方試著,時而共同往下探尋「為什麼」,時而各自在內心反覆
自問「為什麼」,以找出藏在事物背後的真正本質吧。







 



育兒學習